30 December 2008

这才是演播室呢

之前那个是新闻发布会的房间,这才是BBC看起来豪华实际上很简陋的演播室。


外面的树雕,小绿人在菜地里操纵摄像机,令我想起剪刀手爱德华的那些作品。

29 December 2008

指标完不成了

原本希望每个月至少要写够那个月份篇数的文章,现在看来12月没法达标了。

上周六晚上和爸爸去影院看晚场的《叶问》。上海美罗城的柯达戏院,一瓶300毫升左右的evian矿泉水,居然要卖25块人民币,明摆着打劫的。爸爸不喝随票送的可乐,我让他坐着我去买矿泉水,听到这个价心里骂了一声,掏钱买了一瓶。大概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和爸爸看电影,和妈妈还没有过零的突破,希望尽快实现吧。电影很好看,爸爸看得很投入,说情节很紧张,有时候趁着音响大作他凑过来和我大声说话,电影声音忽然静了下来,后面人都听到他兴高采烈的评论。我觉得好笑,爸爸毕竟是电影看得少,对香港电影经常用的桥段和细节非常买账。最后甄子丹比武获胜,被日本鬼子打了一枪,我一看打在左肩下面一点点,就知道大英雄死不了,爸爸却很痛心地认为甄子丹一定死了,因为群众都涌上去摇晃他身子。所以后来看到甄子丹活过来,爸爸获得了意外的惊喜。

我觉得像电影里的叶问这么完美的男人根本就不存在。

温网新闻发布室,谁曾经坐过的椅子。

26 December 2008

也说身不由己

昨天外公问我,你怎么什么时候去哪儿都不能自己决定吗。我笑笑说,现在我是身不由己呀。

回来能看到外公依然精神矍铄,也是一件欢欣鼓舞的事。我这几天总想着,世间降生一个宝宝,相应的也就要收走一条人命。小曼的宝宝来到家里固然是好事,可冥冥之中我总担心什么时候会被收走谁。但愿不要来得太快。

昨晚看了《非诚勿扰》。广告多倒是没什么问题,问题是美女太多,音乐太好听,葛优太飘忽,风光片拍得太好,舒淇还是玻璃之城里那个撅着嘴的姑娘,很像春节联欢晚会,一个个调戏到位,一个个安抚过来。算做是我第一次适时看到贺岁片的不适应感吧。不是好电影,也不好看。范伟很好。

25 December 2008

还在倒时差?

每天一到下午四五点就困得不行,从来没有的事。晚上照例过了十二点才睡,早晨却能六七点就自然醒来。这样的身体规律实在太不像我了,难道还在倒时差?

几个月没说话,Boss忽然有了女朋友,是个不大不小的惊奇。想来也是合乎道理的,一般说来有了甜蜜爱情的滋润,也就没那么多对外话痨存在了。

在家时间过得也很快,但能感觉到充实,没怎么浪费时间,因此心里并不纠结。有点儿觉得不该把自己的正事带回来做,不如一个人窝在外面都处理好,那样再回来就纯粹陪陪他们到处转转,陪他们四处炫耀炫耀。现在我虽然也是自己做事,却总牵连着他们无端也无用地为我烦心,还要连累他们陪我应付那么多熟人一脸真诚的同情,“在找工作啊?”以后绝不这么干了。人家有的是衣锦还乡,有的是锦衣夜行,我他妈穿个睡衣正在起床的时候,偏就撞上无数个晨练的人,一脸同情说,你怎么穿这么破,没衣服穿真可怜啊。

但愿今晚能去成影院看电影。

24 December 2008

比八哥强点

回来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生怕看到他俩老得太快,所以一见之下,比我想象中的年轻好多,很是欣慰。

值此新桃换旧符的前一个月,对朋友说一声,我爱你们!

20 December 2008

顺利到家

都很顺利,没有耽搁时间,没有遗落物品。生平第一次被免费升舱到比经济舱高一档次的舱位,很幸运。

另外,135的手机号被注销了,暂时还没有手机可用。

11 December 2008

忽然之间

十分想念我们家隔壁公园门口小卖部的那只八哥。不知它现在怎样了,是否还活得好好的,是否多学了几个词。但愿它一切都健康,这样就可以在爸爸经过的时候给他逗个乐,笑一笑。我连个八哥都不如。

09 December 2008

鞋子很重要

穿上别人的鞋,站在别人的立场处理问题,要还能比众人高一截,那就是真了不起了。



详情留待以后再补。

06 December 2008

我的小燕子

今天我的开心果又给我讲 了一则搞笑的事。工作上的小插曲,能有多好玩呢,其实真正让我开怀大笑的是她古里古怪读出那人英文电邮时的腔调,闭上眼就能想象这家伙笑得前仰后合揪着自 己领子的模样。还告诉我,有个超级热心的客户特意打电话去表扬专线表扬了她,唧唧呱呱似乎还说了另一个白金客户的事情。我真是很爱听她瞎白乎,可以傻笑两 声,闷声闷气笑两声,或者相对放声大笑。我一直让她不要把客户的表扬放在心上,也不要把人家的无理取闹记在心里生闷气,可是我却忘了,要是她那么的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那么的温吞水一般自我保护得好好的,就成了我这种没趣的人啦,怎么还会是小燕子开心果呢。

就像白玉堂,要是不那么易喜易怒不那么冲动爱使小性子,那还能是众位哥哥疼爱的五弟吗,那岂不就是总也身不由己的展大人么。如果做不成小白和小燕子那样集千万恩宠于一身自在快活的人,那么对我的小燕子,我的白五弟多多的疼爱,也未尝不是另一种乐趣呢。

04 December 2008

期待更多的狐狸

当我知道狐狸背景的地址之后,全套的茶园主题就唾手可得了。虽然我从来没有特意刷google等待换背景,不过还是向QQ的执着表示敬意。

Gmail的全套小狐狸:http://docs.google.com/Doc?id=ajggbvjnddp3_183d7wwqtgq
iGoogle的狐狸哥哥: http://docs.google.com/Doc?id=ajggbvjnddp3_196cdvgptdk

30 November 2008

The way we are

在连续三四天没有煤气供应的情况下,一顿饭也没出去吃,我还真能混。今天良心发现努力寻找煤气表想要喧宾夺主替他们充值的时候,意外发现还有好多点数呢,捣了几个按钮,煤气神奇的冒出来了。那一刻,我忽然想到《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里面卓娅他们的邻居赞美卓娅心灵手巧会做饭的说法,“哟,小卓娅子已经把屋子点着啦”。过去我曾一度梦想着做小卓娅子,借用她的自励名言,“要向猛兽一样地学习”。他们姐弟俩的形象,我仍然无法忘怀。

现在墙壁不再是木板了,我本以为隔音效果会好一点,不像9月之前床咯吱一响隔壁都能听到。事实证明我想错了。今天在楼下做饭,房间里只开着风扇取暖器,锅里炖着的时候忽然听到隔壁有人在敲墙壁,正是我房间桌子前面那堵墙。这可真怪,现在一点噪音也没有,他敲什么敲呢?以前很夜的时候,我们屋他们几个发出高分贝噪音,我一个人用800瓦的小音箱听歌,隔壁会愤怒地敲打墙壁,大概是提出抗议吧。然后他们会登门拜访,说我们声音太大了。我没和隔壁打过照面,下次他过来要是遇到我,我会请他来我房间让他自己听听我开的音量是多么合理而根本不算噪音。有一次凌晨三四点了,我们楼下那户人家在开派对,低音炮舞曲很响很响,我幸灾乐祸想到,隔壁是不是要抓狂了,看他们会不会下去投诉,会不会打999报警。可是躺在床上等了好久,音乐照例想着,楼下也没有人争吵的声音,也更没有警车的声音了。我有点失望,渐渐睡着。后来把这事告诉耿文俊,他说因为楼下那户不是中国人,所以你们隔壁不去投诉。我本来不相信是这样的,今天我忽然就信了。只有一个风扇取暖器,他有什么理由认为是噪音呢?而且当时才晚上八点。不可理解诶。

今天看了一个《天水围的日与夜》,许鞍华导的,觉得很好。让我联想起在香港认识的人们和生活。尤其是最后安仔说放学后要回家和妈妈一起做节,同学们说他是乖仔,打趣他。我忽然想起一个朋友,也总是帮妈妈做节,也总是被大家打趣老家的事。我知道有些人记住了就不会忘记,关于他们的小细节也总是栩栩如生。以前有个电影叫做The Way We Were,而天水围这片的英文名是The Way We Are,现在我更喜欢现在时态这个说法。


26 November 2008

Obsession

is over.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灌水贴

心里满满登登,不说点什么就太憋得慌了。可惜我不像白玉堂那样杀了坏人还能蘸着鲜血写个藏头诗,让四帝仁宗一见钟情。也不能滔滔江水一样道尽前尘后世,答应了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绿猪想上电视,说说自己的人生经历,其实我不仅想上电视,还想拍个电影,动画的就好,把我们那些憋屈而有趣的童年少年经历讲一遍。但愿吧。

有人说,看着朋友找到爱情,为之努力奋斗的时候,她就像是大鸟妈妈一样,目送自己的孩子们飞离巢穴,心中十分欣慰。其实就算不是我的朋友,像蔡岩,我也为他感到欣慰。因为我是傻的。

还是我的小狐狸最可爱。




24 November 2008

I hate Google: 拼音输入法jiong的排位

终于找到可以恨google的地方了(QQ在豆瓣的广播提醒了我)!这个2.0beta版和1.2正式版都一样,jiong把某个丑陋的字排在第一位。希望你的自动学习功能尽快记住主人我的习惯,尽快把身上媚俗的胎里带毛病改了,否则我现在开始重学五笔,彻底抛弃你!

21 November 2008

花肥

今天去第一家邮局的时候,大吃一惊,居然排了那么长的队!少说也有30个人在排,两个小窗口。本来也无所谓,排队就排队,可是他们那儿没有想要买的筒子,就走去第二家邮局。路过那条小河,经常见到的那两条小船不见踪影,大概主人划到什么地方去采购生活用品了吧。自从上次苗儿告诉我说,住在河上自己的小船里不用交租金,我就特别留意附近的船屋。第二家邮局大一些,门面也气派得多,有个液晶屏幕在放广告。完事后往回走,路过一家花店,问他们有没有food plant,呵呵。趁他不解之前,修正说plant food。老板说没有给盆栽植物吃的,只有给剪下来的一根根花吃的,还让我去对面杂货五金店看看有没有。果然,大袋的肥料,液体的固体的速溶的都有,我忽然想到大烟枪里面种鸦片制造毒品的四个小家伙,觉得自己刚才应该问,有没有fertilizer。一些肥料是有机的,说,原料是blood和bone,我一下子就想到王语嫣她老娘种的茶花,还有各种童话故事里把可爱的王子杀死拖到后院当花肥的情节。想想也好笑,有机肥还需要跑商店买吗,家里现成就有啊。记得妈妈说过,他们小时候拉屎拉尿都要憋住跑回家里蹲茅坑,发酵了给自家的田里做肥料,要是在外面田里随便解决,就真是肥料流入外人田了。那时油水又不多,一点一滴都浪费不起啊。

Gmail可以换模样了,我挑来挑去还是暂时选用Tea House那款,有个可爱的小狐狸,不同时间它还会做不同的事情。现在是明月皎皎,于是它跑到屋里写毛笔字了。




小狐狸写的字,正是“狐狸”!上次说要拍我的百合,今天刚刚浇过溶有肥料的水,拍拍吧。顺便让大家看一下,当我有个颜体范本跟着练之后,毛笔字是不是进步了一些。以前写信用的那些,完全是鬼画符。

18 November 2008

甜蜜的事业

王老师在北京时间2点多爬上qq,问我学习生活将来打算,原本我像往常一样很不耐烦, 想撂下一句“罚你搜索以前聊天记录然后自行了断!!!”就走人,咬咬牙答了几句,发现峰回路转我们开始研究感情的纠结,我颇为豪爽地说,现在不算纠结,过去比这严重多了。如此如此,终于王老师临睡前说了一句,愿我们都有甜美的爱情。我掌不住立刻笑了,不过没让他知道,只回答说,呵呵好的。因为我立刻想到甜蜜的事业这个说法,不知为什么就觉得甜蜜的事业也好,甜美的爱情也好,都特别可爱,类似于一想到以前邱硕元站在讲台上指挥我们上课前为集中精神而唱“太阳光晶亮亮雄鸡唱三唱”“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那样的场景就忍不住甜蜜而会心一笑的感觉。一口气说这么长的中文且能确保语法基本无误,也算是我的一项本领了。

电影中原版柔情蜜意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新好男人(?)郑钧的吊儿郎当摇滚版《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12 November 2008

Xia Yuan Festival?

Google日历显示,今天是中国的Xia Yuan Festival,我好生纳闷,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解铃还需系铃人,搜索发现,原来是下元节。惭愧,鬼子对中国习俗知道的都比我多。

百度百科对下元节的解释是:

下元节起源

农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又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下元节的习俗

①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的活动:民间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俗称“金银包”,叩拜后焚化。除此以外,还有其它常见的祭拜祖先活动。

②道教专门场所的有关活动: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③祭禹: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

④做糍粑等食俗:这一天,人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

⑤家中拜祭下元水官: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家家户户张灯三夜,在正厅上挂著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

⑥“水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虽然我从小就不爱吃糍粑,此时却恍惚记得,的确每年这个时段阿姨就会做糍粑,蘸糖有点好吃,稍微煎一下,表面脆脆的更好吃。

Nice robot

可爱的机器人。

1. 机器猫:小时候功利地只喜欢他的口袋,现在即便没有口袋也喜欢。
Mr. nice body














2. C-3PO和R2-D2:一个性情温柔神经兮兮,一个足智多谋勇敢忠诚。两人的幽默感都不错。我更喜欢R2一些,他高兴的时候会摇摇晃晃,发出各种奇奇怪怪的哔哔啵啵的声音,还打开脑袋伸出小天线摇头晃脑一番。
450px-Counterparts2

3. B1 Battle Droid:本来是没有性格的家伙,新的动画让他一下子可爱起来。除了会说“Roger!Roger!”让我喜欢之外,现在的他极富人情味,时不时抒发一下对生活对战争对Jedi武士的感慨。大家都说,分裂主义联盟有这些闲钱去开发没用的AI(人工智能),如果用来加强瞄准精确度的话,早就打赢了,根本不会拖那么久。看来坏蛋也是人,坏蛋也有泪,而且坏蛋也有娱乐精神。
Roger roger!!!

09 November 2008

Drifting apart

100 million earth years ≈ 1 human year

05 November 2008

Hopes and fears – somewhere only we know

obama's key words
从BBC看到奥巴马当选演说的简单统计,出现频率最高的有意义词汇标签云。我比较奇怪的是为什么没出现曾在他们辩论的时候大放异彩出现了二十几次的Joe the Plumber,而且tonight似乎最多也令我不解。

可能潜意识里我还是一个小市民,喜欢看热闹,否则昨晚熬夜看美国大选的行为就很难解释。可惜只看到麦凯恩不再陈词滥调的认输演说,没等到奥巴马在100万人(据说)面前发表胜利演说。看BBC直播的途中很想看看凤凰卫视的报道,也很想知道央视有没有对此进行直播。BBC在美国主要选战的州安插了记者,还在华盛顿开了直播室,走马灯似的换上嘉宾,都还是重量级的人物,什么克林顿那时的白宫负责人(此女似乎就是当年去AIPE见我们的那一位),什么这次红蓝双方的策略师(strategist),竞选经理和发言人之类的,还有一些大报编辑,政治评论家和历史学家。如何分辨嘉宾和主持是英国人还是美国人,除了听他们口音之外,不说话的时候可以看他们有没有佩戴小红花,如果是红花会的就是英国人。有几个印象深刻的。一是在科罗拉多州采访的BBC前方记者发回的报道,他现场采访当地负责组织麦凯恩竞选的一个小头目,记者说科罗拉多一直都是共和党势力强盛的地方,过去10次大选有9次选了共和党人,而小头目不同意,说,科罗拉多历来是民主党实力强盛的地方,不信你去看历史上政府要员和国会议员。记者又说,看起来科罗拉多这个传统红色的州,这次要倒戈支持奥巴马了。小头目很酷的说了一句,要知道,在政治斗争中,没有永远的胜利,也没有永远的失败。回到演播厅之后,BBC主持人老爷爷问身边一个美国嘉宾怎么看这个采访,美国嘉宾劈头盖脸就说,你们那个记者应该下岗,他根本不是在采访,而是在争论,更让人不可接受的是,他对科罗拉多的历史一无所知,美国就被你们媒体这种模式化的宣传害惨了!!!虽然我对科罗拉多的历史更加一无所知,但那个BBC记者采访的片段也让我觉得他完全搞砸了,虽然说10次选举有9次选共和党人也许是个正确的数据,但这个数据基本上不能说明这个州深层次的倾向,更何况当地小头目指出历史上都是民主党执政呢。夜深人静我感慨道,被“世界公认第一无知国家”的国民指责为无知浅薄,BBC也真是丢脸丢大了。另一个美国政治名流老头被采访的时候打太极,说,我很惊讶于共和党这次这么快就缴械投降,本来以为热爱金钱和战争的他们会利用自己的关系网络来阻止奥巴马这么快取得胜利呢。BBC主持人敏锐的问道,你是不是在暗示说,你原本以为共和党会采取落到实处的肮脏小把戏对付奥巴马?(我理解为类似于台湾枪击事件那种)。结果名流老头说,我有这么暗示吗?这取决于我在和谁说话,嘿嘿,我可不认识你们。主持人说,我们可都认识你。这时演播室里所有人都笑得不行了。那个名流老头故弄玄虚的样子,很可以和Jon Stewart相媲美了。

03 November 2008

人人都是经济学家

有感于现在全民讨论世界经济的热潮。好像那个Everybody Loves Raymond,记得我和潘潘一说到这个名字,就要大笑一阵,然后潘潘说,你知不知道还有一个叫做,Everybody Hates Chris,我说不会吧你开玩笑。原来是真的,这两个听到名字就觉得好笑的东西。

梦见人猿请猫,PQ和我吃饭,似乎是自己做的饭,又似乎是叫的外卖。我说,等你回北京做了教授,还会不会请我们吃啊。他说,当然,而且还要加倍价格的。就在高三八的教室里。后来我看见zz进来了,一把抱住她,说,可把你盼来了,快和我一起玩,去我家还是去你家?

醒来觉得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过未免也太灵验了一点。还有一个疑惑,为什么人猿总是和女孩子玩在一起呢?难道像木乃伊里面的Yeti雪人那样喜欢和梁洛施mm一起玩?

Rogi with his sister

31 October 2008

红花会

街上好多人胸前都别着美丽的红色小花,我猜是类似于香港卖旗日的贴纸那种,公益捐款的标志。想到红花会,有点好笑,又想到天地会和周星驰电影里的天地会切口。

一查,原来红色小花是罂粟花,为了纪念帮助英联邦现役和退役死伤士兵而举行的罂粟诉求(Poppy Appeal)。用罂粟是因为一战时的诗歌:

In Flanders Fields by John McCrae


In Flanders fields the poppies blow
Between the crosses, row on row
That mark our place; and in the sky
The larks, still bravely singing, fly


Scarce heard amid the guns below.
We are the dead. Short days ago
We lived, felt dawn, saw sunset glow
Loved, and were loved, and now we lie
In Flanders fields.

Take up our quarrel with the foe
To you from failing hands we throw
The torch; be yours to hold it high
If ye break faith with us who die
We shall not sleep, though poppies grow
In Flanders fields.

中校McCrae有感于前一天好朋友的去世,在1915年5月3日写下这首诗。从1918年开始,每年11月11日的11点,都要有2分钟默哀(去年我怎么没感觉到?)。这个日子之前两三个星期,商店和路上都有提供罂粟别针,捐一些钱就可以拿一个,款项用来参加在比利时某地统一的纪念活动,或者给活着的老兵改善生活(?)。
两年前的布莱尔 现在的布朗

其实回想一下,似乎前一阶段的确在地铁里经常看到一个视频广告,一朵朵小红花组成一个人形,在后面推着坐轮椅的大叔。我还以为是帮助残疾人之类的,没想到就是罂粟行动,也没想到这个大叔是老兵。

28 October 2008

每天都是床前明月光

大窗户就在床边上,每天晚上屋里灯全灭的时候,能看到月光照在窗沿和地上。不过也可能是桔黄的路灯。上周六,和雅楠抵足而眠,一开始睡不着,就开始神游,想想这个朋友,那个朋友,他们的一些小习惯。这样似乎可以逃离现实,顺带做个好梦。

每次一看到抵足而眠这个词,就想到蒋干和周瑜。风流倜傥的周公瑾牺牲色相博取蒋干的信任,故意让他盗去虚假情报,在睡塌上偷眼观瞧,见计谋得逞,心中的高兴劲,不知梁朝伟要怎样演出来。

今天小汤向我汇报了一件事,在我看来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虽然凭我对他的了解,刚一得知并不很吃惊,但忽然就感到有些东西变了,他还是他,但却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这也许就是仪式的神圣性吧,即便我没有亲自参加,但似乎可以体会到他的严肃和那个时刻的神奇。心中有个奇怪的想法,小汤汤将来百年之后你应该可以不在地狱的烈火中受煎熬了,而我的灵魂却不知所终,到那时,我们就做不成朋友啦。

诶,早就说我需要找个组织增进一下归属感了,到现在还是没有。党也好,宗教也好,快来向我伸出橄榄枝呀!

18_5618364_1

说到汇报,又想起一件事。徐卓华也向我汇报了一件事,应该说,是送给我生平第一个红色炸弹。他就要结婚了。一年前,不,半年前,似乎还一点都没有迹象呢。接着极少见到他,也许这就是迹象?虽然拿不出什么像样的贺礼,却有点想参加他的婚礼,即便除了新郎之外我谁也不认识,即便想到我们共同的朋友刘宁我会伤心。无论如何,青涩年代之前就是朋友的我们,能再相见的又有多少?陈真,许倪恒,瞿幼军,储丹妮,张洋,张鑫,王静,邱硕元,许闻,李英睿,王露莎,黄雯君,严华,李亚伟,还有小王子,好多人。我时常觉得,也许我至今依然记得他们的名字,只是我自己一厢情愿而已,甚至可能我对他们已经没有感情,也不关心他们真正的生活,却只是一种自我安慰,为了让自己童年的记忆完整一些而营造出来的温暖气氛。上次看到蔡岩转载他女朋友写的一篇恋爱甜蜜文,里面的蔡岩完全不是我所认识的菜大头,他们俩的感情看起来那么炽烈,于是我说,真为蔡岩高兴,他有一个这么爱他的女孩,看起来甜蜜幸福的样子。可在那之前,我根本就没有关心过蔡老大的感情生活,西部一年,归来读研,我有什么理由为他高兴呢?大概就是这种为了自己的需要而营造出来的美好气氛吧,这一刻,他不是我认识的那个蔡岩,而是陌生人蔡岩,他的幸福故事可以让我看到人间的美好。

还有一件事。妈妈向我汇报说,顾婷生了个儿子。爸爸向我汇报说,小曼的预产期是下个月二十几号。

27 October 2008

基因

前两天和雅楠讨论到男孩女孩色盲的问题,免不了说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和各自的遗传史。她说她的色盲老公看足球,有一队人穿着红色球衣在绿草地上踢球,结果看不到那队人的身体,只看到一个个头。我努力想象那副Tim Burton式的惊悚搞笑场景,的确挺逗。

今天在地铁上时间坐得实在太久,看来来往往的人太多,忽然想到,为什么白人和黑人大多数都是双眼皮,而我见过的中国人和华人,却大多数是单眼皮呢?按理说,单眼皮需要两个隐性基因,是几率最小的一种情况,为何在感觉上却最常见呢?然后我想出一种可能的解释,好像大多数人都认为双眼皮比较美丽,眼睛看起来也更有神采,因此更容易吸引伴侣。如果是自由配对,像黑人和白人(阿拉伯世界先不考虑,看过的样本太少)那样,结果就是双眼皮的人更容易找到配偶产生后代,显性基因得以留传,单眼皮的人较难找到配偶,于是隐性基因越来越少,以至于到现在两个隐形一起作用的机会基本上消失了。而中国就不是自由配对了,不知为何我依然认为古时候的婚姻和相貌都无关,女的多数都只有一次婚姻,而男的对配偶资源占有的多少,也主要不取决于他们的相貌,基因基本上没在积累的被选择被淘汰,于是现在还是隐性基因很多。这种猜想连我自己都感觉太不靠谱,也许是昏昏沉沉的时候,胡思乱想吧。

看了电影《P.S. I Love You》。之前一直没看,是因为很久以前听bbc某个主持人说,她不喜欢看女主角被人操纵(manipulate)这种剧情,我也就信以为真,觉得电影太简单。假如当初就知道男主角是Gerard Butler,那说什么也立刻就看了。看完之后觉得不该现在看,在我比较不稳定的时候,看这种感情剧简直就是自虐,还是《赤壁》那种有自我娱乐精神的比较好。睡觉之前忽然觉得,有一点他搞对了,就是I love you这个,放在p.s.很有意思。

销魂的背影。

26 October 2008

时光倒流

又一次见到时钟从凌晨2点变成凌晨1点。虽然见过一次,但还是很新鲜呢。这两天走在路上,时不时生出“I’ve seen it all”的想法,好像忽然从好奇心浓厚的孩子变成感慨沧桑的老人,也忽然体会到张媛说的,自己已经完整了,剩下的只是怎样整合自己做到最好发挥的问题吧。现在发现好奇心还存在,呆呆的新鲜感还能控制我的行为,不免又惊又喜。

<How to be British>系列的贺卡又出了一个新款如下,很好的。

22 October 2008

使君别来无恙

今天去见了雅楠。陪她逛Oxford Street,看她买到好看的鞋高兴的样子我也很开心。急冲冲地跑去乘上最后一班摩天轮看夜景,原本以为夜晚的伦敦会是黑压压一片,却没想到连圣保罗大教堂都能看到,近处灯火通明的国会大厦就更别提了。我总是记得哈利波特第五集一开头他们骑着飞天扫帚从泰晤士河上快速掠过的场景,贴着河面,从国会那边的桥洞里钻过,当时就心驰神往,好像自己也乘着风飞过那里似的。

说起来三年多不见了,除了她头发剪短,左手无名指多了银色的戒指,人比过去长了些肉之外,似乎还和过去一样的感觉。让我稍微有点泄气的是,她说我和以前也没啥变化。明明一开始就没认出我来,怎么还说没什么变化呢。也许说的是我们之间的亲近感一直没变吧?但愿如此。

pic032

17 October 2008

宁静百合

今天终于买到名为Peace Lily的植物啦!自从看了《这个杀手不太冷》(Leon: the profesional)之后,就对绿色大叶子植物很是喜欢。去年又看了《热血警探》(Hot Fuzz),警官Angel走到哪里都带着自己心爱的盆栽植物,Japanese Peace Lily,虽然对这个名字我很疑惑,却深深喜欢上了这种植物。网上查到,说它是07年办公室植物评选的前三名,制造氧气的功能尤其突出。

去年冬天就想买了,却一直没遇到。那个小店总是说,下星期就有下星期就有,却始终不兑现承诺。现在我已经搬家,也不去那家花店,但仍然想着我的Peace Lily。上次去Harringay那里的Homebase家居用品店,无意中发现有卖,高兴极了。今天去挑了一盆,辗转交通带回来,摆在窗台。希望它好好活着,陪我一起过冬。

常见中等大小的Peace Lily大概是这样的:

《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的是黄金葛,这样的:

《热血警探》里的Peace Lily是这样的:

等天气好的时候,也给我的Peace Lily照几张相。明天早上醒来应该精神很好,因为晚上氧气更充足!

16 October 2008

秋雨/黑暗中的舞者

上星期天气晴好,整天暖洋洋的,甚至还有点热。下午阳光很灿烂,把衣服晒得很干,床铺也烤得热烘烘的。多希望太阳的热量一直留在被子里,到晚上热气腾腾将我包围。

现在又下起雨来,忽然就很冷,又要穿上毛毛的小灰兔浴袍才不会发抖。想到以前江南的冬天,零度以下,家里没有暖气不开空调,而且是大理石和木地板,没有地毯,每天晚上手脚冻得冰凉,完全麻木没有感觉了,早上起床之前把衣服拖到被子里焐热,然后咬紧牙关打着冷战穿衣服,一层一层在裤腰里掖好。遇上下雨就更受罪,穿雨衣的话,冰冷的雨衣贴在脸上和身上,当即就瑟瑟发抖,打伞更不可能,手麻木得握不住伞柄,单手骑自行车也危险。那种严寒都熬过来了,现在十来度怎么反而受不了呢?看来这几年在香港被温和的天气宠坏了。刚去的时候,经常心里嘲笑香港人耐不住寒耐不住热,一点点天气变化就紧张得要死,现在自己也变成惯宝宝,早已忘记冬天生冻疮,夏天长痱子的滋味了。有些安慰的是金黄的叶子掉了一地,好多还被车轮压扁压碎贴在地面上铲不走,颇有些死不瞑目的感觉。它们比我更冷吧。

终于看了《黑暗中的舞者》(Dancer in the Dark)这部电影。四年前的某天,墨墨绘声绘色给我讲了这个故事,说很好很感人,我一直记着,最近才下到观看。并不是我最喜欢的类型,中途好几次想要关掉不看,想想毕竟是部评价不错的片子,就这么半途而废不看了有点可惜。坚持看完,最喜欢的部分是歌舞《I’ve Seen It All》和小男孩高兴地骑车那场戏。看完之后,我无法从中获取某些感悟和哲思,连唏嘘都没有,应该不是我感情匮乏吧。

I've Seen It All

Written by: Björk, Sjón & Lars von Trier
Performed by: Björk & Thom Yorke

I've seen it all, I have seen the trees,
I've seen the willow leaves dancing in the breeze
I've seen a friend killed by a friend,
And lives that were over before they were spent.
I've seen what I was - I know what I'll be
I've seen it all - there is no more to see!

You haven't seen elephants, kings or Peru!
I'm happy to say I had better to do
What about China? Have you seen the Great Wall?
All walls are great, if the roof doesn't fall!
And the man you will marry? The home you will share?
To be honest, I really don't care...
You've never been to Niagara Falls?
I have seen water, its water, that's all...
The Eiffel Tower, the Empire State?
My pulse was as high on my very first date!
Your grandson's hand as he plays with your hair?
To be honest, I really don't care...

I've seen it all, I've seen the dark
I've seen the brightness in one little spark.
I've seen what I chose and I've seen what I need,
And that is enough, to want more would be greed.
I've seen what I was and I know what I'll be
I've seen it all - there is no more to see!
You've seen it all and all you have seen
You can always review on your own little screen
The light and the dark, the big and the small
Just keep in mind - you need no more at all
You've seen what you were and know what you'll be
You've seen it all - there is no more to see!

13 October 2008

What is my bottom line?

基因决定了黄种女人的臀线远没有黑白女人那么曼妙多姿,当然男人就更无法相提并论。就bottom line这个用语,在1980年美国人编写新版英语用法词典的时候,编委会还在争论,到底能不能允许它进入合理的普及词汇范围。一些对词语用法敏感的家伙投了反对票,可始终未能阻止它沿用至今。也许下一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也要收录那些我投反对票的词语用法?但愿不要那么快。

发现不仅物质生活越来越低要求(low maintenance),现在的我,似乎绝少体会到被人歧视被人羞辱的屈辱感。站在警察局门口游街示众一样排长队注册登记,我感觉到明显的歧视,但没有屈辱感。有时候银行等一些服务业,对我爱理不理,对另一个白人客气得很,我也没什么触动,事情办完就拉倒。其他公众领域的事情想不起来还有哪些,而私人领域,被陌生人抱怨两句,我一点感觉都没有。不知道这样的麻木程度是否还在正常范围。如果公园门口挂个牌子说“外来人口不得入内”,我大概也一笑而过,去其他公园了吧。如果有人称我为banana,我只会心里瞧不起他的愚昧狭隘,而不会觉得受到侮辱。豆瓣上看到有人评价某个电影,对台词里面所谓的“辱华”言论很是愤慨,比如中国造的质量不好啦,中国弃婴太多都扔在臭水沟啦。豆瓣一群人的愤慨多见不怪,可是居然在电影字幕里面出现括号跟在辱华言论之后说,“我真想抽他丫的”,意外的发现啊。

不过上次在wiki上看到一副中国小孩的照片,标题和文件名是,"little Chinks”,我一看就冒火了(现在似乎有人注意到,把标题改了)。CNN用歧视性的语言,我当作正常或者玩笑,而标榜自己中立的wiki用歧视性语言,很让我失望和愤怒,因为它又一次让我看到自己仍然相信“中立”立场是多么的愚蠢。每个人的知识都那么有限,即便想要中立,也未必做得到吧,无意中,一个小动作一句无心快语都会伤害到另一个种群的感情。

想知道我的底线在哪里,也好顺带提高一下,不要这么无动于衷麻木不仁。不仅是民族感情的底线,还有其他,比如身心感情分离程度的底线。虽然世风日渐开放,但我似乎在从开放转向保守,和近期伦敦人民对市长的诉求比较符合。

Federer_tennis_terracotta_warrior_sculpture

02 October 2008

I'm not there

 最近上网条件有所改变,家里的网络不太稳定,时有时无的,当我搞完手头事情,来到习惯的Blog写作时间,往往因为上不了网而作罢。过去的一个星期发生了很多事,我也唯有记在电脑里,却来不及整理出来说些有趣的见闻。

我总是不在那里,当我在那里的时候,我还是不在那里。这种一直在彼处的心态,使我的为人处事十分游离十分缥缈。很久以前Paul以犀利的眼光相处一个月之后说我放得下的品质很好,但更重要的是能拿得起,这样才能成就一些事情啊。不久前R也终于观察出来了(或者很早就观察出来却一直没说),说我要拿得起才好。 近来越发觉得,自己逆来顺受的本事又增强了一点,从床的高度可见一二,先是四五十厘米高的床架,接着是不到十厘米高的木架子框框上面睡席梦思,现在直接睡地上的席梦思,海拔落差负四十厘米,心理落差居然不是很大。让周围朋友感觉到我“总是在搬家”,整个一游牧民族,还把电饭煲CD机闹钟那些物质和精神食粮都送给别人,自以为拖着一条超暖和的被子,随便去哪里都可以安身。

我发现做人还是不能身无长物。要说赤条条来去,不带走一丝云彩,那是弥留之际的人说的话(又或者可以免费享受各种物品使用权的人)。我这样还要继续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的人,怎么能够丢弃那些重要的、体现我个体性(identity)的东西呢?丢掉了,我还是我吗?

无聊的Carrie在《Sex and the City》里面提过一个问题,说,我们一段一段的感情关系,怎么看起来都那么的相似,具体细节不一样,但总体的模型却那么雷同,发生的方式,终结的方式,或者不发生的方式,如出一辙。虽然是无聊的中产阶级小女人总结出来的“规律”,现实中我颇为无奈的发现,的确是这样,历史不停重复,我快要看腻了。各人有自己的卷轴,就不停的誊写,除非我改头换面彻底不是我了,才能打破这样的“魔咒”。有些人对东欧MM情有独钟,有些人只能吸引穆斯林人士,有些人迷恋黑框眼镜,有些人喜欢大叔,有些人总是对不上时间,这都是命啊。用一些人的话来说,就是“控”,虽然我不喜欢这个词,但不得不承认,它的含义既广阔,又深刻,一个字就涵盖了百分之八九十的案例。

对了,今天在从Royal Festival Hall往National Theatre走的路上,看见一个人,我执著的认为那就是Ralph Fiennes。唯一检验的方法就是买票去看他演的《俄狄浦斯》,我会去吗?

写这篇的目的其实是说,如果我好多天不出现在网上,不要担心。

24 September 2008

08奥运BBC观后感

终于找到一个和我一样,迷恋BBC猴子电影的人了!多个版本,不同长度,不同结尾的猴子电影,算是大致齐全了。不仅如此,他也注意到BBC制作的超恶俗仿美剧片头"Previously at the Olympics…”是多么可爱的一个陈词滥调(cliche)啊。更妙的是,他也很欣赏BBC超级闷骚自恋的幽默感,比如两个穿雨衣的人,也值得他们把那段视频放在当天的“主编推荐视频集锦”,只因为其中那个大个子雨衣主持是英国多块奥运金牌得主殿下,另一个蓝色雨衣的罗嗦家伙是他们很喜欢的体育节目主持人;再比如他们对连绵不绝暴雨天气的描述,只会一个劲的说,Rubbish, rubbish, rubbish。

对了,还有Red Button,主持人们一直不停地说,别忘了红按钮,你可以按红按钮选择不同节目,红按钮,红按钮,搞得我很郁闷自己没有红按钮。有一天早上奥运早餐节目,北京演播室的两个主持人拿出一张报纸,说,我们读到一则有趣新闻,说中国有个100多岁的老太太,奥运开始之后她就整天坐在电视机前一直不停地看直播,看完这个看那个,家里人实在没办法把她从电视机前移走,最后只能把遥控器藏起来谎称找不到!主持人相对咂舌,然后说,也许这个老太太家里的电视也有类似我们的Red Button,所以可以整天不停地看比赛。

奥运结束后,他们采访英国民众,对奥运有什么感想。有个胖胖的小男孩说,“我看奥运都上瘾了,老天,我几乎整天都在看奥运节目,马术,游泳,划船,真是太酷啦!”我想,他一定在用Red Button。

诶,一个月前的现在,我也差不多和那个小男孩一样,看奥运上了瘾,虽然没有Red Button,却也能过后看到好多节目,一天不看就感觉少了点什么似的。嘲笑小磊子对举重的迷恋,看英国人不知天高地厚盲目乐观每次都说冲金却经常铩羽而归,把美梦留到四年后的伦敦来做。

20 September 2008

白色大鸟

诶,我说话怎么那么慢,简直像反应不灵光的傻子。每次听到自己的声音,都很绝望。小时候和小磊子在家录音,两人表演一台节目,讲故事说相声互相攻击什么的,听我的声音尖声尖气词不达意,小磊子那时候就表现出主持人的潜质,稳重而不失搞笑。不知那盘磁带还在不在。

刚发现YouTube的高清选项在IE内核的浏览器中显示不出来。

18 September 2008

中秋节那天

下午阳光很好。
DSC00994
DSC00995 
DSC01027
晚上和他们从Salisbury Hotel小酒馆回来,一起做最后的晚餐。意国两口子做了蝴蝶面,我做了煎饺,法人拿出香肠和鸭肉酱,我很高兴他们把煎饺都吃光了。在酒馆的时候,只饮了大半品特拉格(1 pint of Lager)我就感到头晕,于是之后要了《Hot Fuzz》里面Sergeant Angel最喜欢喝的小红莓汁(Cranberry Juice)。由于是个比较传统的酒馆,里面有投币式点歌机,我投了一块钱,可以点5首,没有近期喜欢的歌手,只能将就选了Johnny Cash和Beatles以及一些老旧乐队的歌。原本以为我的品味还不错,谁知道播出来的感觉完全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悠扬和谐,听起来很怪,隔壁几个客人都听不下去坐立不安,纷纷掏出硬币想要换掉我的歌,只可惜不能中途插播,于是只能硬着头皮等它播完。
吃完晚餐,我才想起今天应该看到圆圆的月亮,可是刚才一路走回家,都没看到,难道云雾遮住了?打开厨房的窗户,探出身子才看到,原来月亮在南边呢,之前刚好被我们自己的房子挡住。
DSC01021

15 September 2008

我最讨厌的词语新用之一:雷

谢谢这篇文章的作者,谢谢新周刊的编辑,我终于看到文字大众媒体做出一些正式的回应了(或许早已有之,无奈我不得见)。

醉翁之意不在酒,我引用下文,并不代表我同意他的观点,而纯粹只是借这个机会大吼一声,“我很讨厌‘雷’这个词!!!”。如果没有一篇文章拿来垫背的话,光是这么大吼一声显得很没营养,因为我个人的好恶,本来自己暗地里胡说八道就好了,不需要让大家知道的,所以为了给我的博客增加一点意义,才趁着看到这篇文章之机,发泄一下非常个人的情绪。

除了这个词之外,还有很多我看不惯的语言表达方式。原本是不想花时间说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因为说不喜欢的东西比说喜欢的东西显得更浪费时间,不过既然有这篇文章,我也顺带说一下吧。

有些人对语言比较敏感,我自认为是其中之一,敏感的表现之一就是对一些不合心意的表达方式会条件反射地产生厌恶之情。在我看来,一些词语是比另一些词语更优雅美丽的,一些表达方式也更能体现美好的意境和精神面貌。显然,囧就不在此列,因为它太形象化了,让注意力太过集中在某一点,影响了整个句子和文段的平衡。我这么分析纯粹是为找理由而找理由,比较直接的原因就是,我不喜欢这样太猥琐的脸。还有一类表达方式也不在美好精神面貌之列,就是过多运用贬义色彩的词来指代某个群体某个个人,就表示作者不尊重讨论对象,或者作者带有强烈偏见,又或者作者态度不够严肃,比如范跑跑,比如毛子棒子土共阿三鬼子nigger和wog。我很反感不尊重对象的作者,他们的人格让我无法相信他们;我怀疑带有强烈偏见作者的可靠性和相对中立性;我又不愿意浪费时间去接受消化态度不够严肃的作者提出的观念。所以看到这些贬义色彩词语频繁出现,我就不愿意再往下看了。

 


---------------------------------------------------------------
以下转载自新浪

我被你雷到:多元时代的“雷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2日17:21 新周刊
我被你雷到:多元时代的“雷文化”
我被你雷到
世界变了,对待世界的态度也变了。
30年前,北岛代表当时的年轻人喊出“我—不—相—信”,是信念坍塌后的集体怀疑;
12年前,一本畅销书为当时的愤青代言“中国可以说不!”,是新生代对世界霸权的抗议;

现在年轻人只说:好雷啊!
没有愤怒激烈的反抗,没有逻辑清晰的辩驳,没有先破后立的话语雄心,甚至没有最轻程度的冲突——只是一句“我被你雷到”,就飘过了。
事情就此转化为趣味,留下的不是意义,只是瞬间的震撼和长久的反讽与戏谑。
酷是作秀,贱也是作秀,雷既是对作秀的期待和回应,又是对意外局面的目瞪口呆。互联网文化跳到“雷”这一步,你可以认为这反映了雷民们在现实世界中真实的溃败,面对社会矛盾的幻想式的和解。但你绝不可把“雷”看作网民的幼稚病。
在多元化、全球化背景下成长的这一代年轻人,对待世界的态度是既表达又同步消解,“雷”就是这种态度的最佳注脚。
雷文化可以创意、营销、传播、复制和变异,“囧”是表情,火星文是语法,真实世界的真实人事是雷文化用之不竭的源泉。今天如此海量和高密度的观念冲突、代际冲突和人际交流方式冲突,是雷文化真正的催生土壤。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雷”区。今日世界,和为贵,雷为趣。

2008,我被你雷到
当“雷”民们在“雷”事件中陷入狂热,当“天雷教”成为日常叙事的主导形态,这些话语狂欢背后,恰是现实世界中真实的溃败,和面对社会矛盾的幻想式的和解。
文/陈旧 王明峰
该如何形容已经过去大半的2008?——这样一个注定将载入史册的年份,大悲(5·12汶川之殇)继而大喜(奥运大获全胜),大起随之大落(股市、楼市与油价)——有人找到了“囧”,它是哭笑不得的一张脸,说不清是喜是悲的表情下有种委屈的无力感。
多年以后,人们将怎么形容当下的中国?被恶趣味熏染的网络论坛与都市报花边新闻比任何好莱坞大片都更黑色幽默,更有想象力:我们不缺主角——芙蓉姐姐和张一一比任何明星都更了解现代社会的商业本质与传媒逻辑;也不缺想象力——周正龙与贵州瓮安公安局是天生的编剧大师;更少不了语言大师——余含泪与王做鬼奉献了足以流传千古的诗篇。“雷”人“雷”事“雷”现象见怪不怪,就是当下生活的常态。
“雷”成了一种现象,一种文化:当“雷”民们在“雷”事件中陷入新的狂欢,当“打酱油”和“俯卧撑”变成了唾沫星子,当奥运会韩乔生式的解说语录Web2.0版再度流行,当网络沉溺在雷事和雷文的搜索、观察中,最终培养出来的是这样一种恶趣味:长久反讽、戏谑、戏拟,无限放大雷原体,主动引雷,扩大雷爆半径,制造类雷物(如面瘫叔叔、“国足欢迎你”)。“天雷教”成为日常叙事的主宰形态。
作为2008年的见证者,我这样为2008年留言:沙发。或:我什么都没干,我是来洗澡的。

雷,是一种话语
开谈不说“天雷教”,读尽诗书也枉然。2004—2006年担任天涯论坛“天涯杂谈”首席斑竹的张辰亲眼目睹了“雷”如何从一个形容词,变成一个小圈子话语,继而在全社会流行的。2004年,“大家推荐一段视频的时候,说某个人真‘雷’,确实很新鲜”。
这个词最早来自于“娱乐八卦”版,论坛里活跃着知晓娱乐圈内幕的过气娱记、不谈政治只谈风月的资深文艺女青年和少量智商高达170情商低达5的80后宅男们,最初的议论只局限于一些或长相、或身高、或智力极有残缺美的娱乐圈明星们,这些对象包括:某活跃于央视晚会的大脸女歌手、某人高马大却常以妩媚姿态示人的男模明星、某身高不足一米六喜作处女状的美男作家等等。
而之后诞生于天涯,并扩散至全社会的芙蓉姐姐、二月丫头、贵族之争、华南虎、黑煤窑之争,越来越多人通过读帖、回帖通晓了这个词的用法并迅速推广。“‘雷’所表述的不仅仅是网民的认知,也是他们在认知后产生的一种急切传播渴望,我对别人说,‘某某贴很雷人’,后面很容易跟上一句,‘你去看看吧’。” 张辰说。
类似的词还有很多,这些新仓颉mix&match主义者们在网络上借用视觉图像、方言、古字等元素,催生了orz、囧、槑,更多的网络新符号却犹如蜉蝣,朝生暮灭。
“第一个把‘囧’和人脸联系起来的网民是伟大的。”“囧”的官方网站创始人杨凌说:“他发明了一个新玩法,然后为大家所接受。”同样的,第一个把“雷”由名词转化为形容词的人也是了不起的。他发现、示范了某一类趣味:找出现存事实中种种不合常理、荒诞不经之处,并经过网络的群发效应,在全社会迅速推广。

雷,是一种感受
好“雷”啊,被“雷”了,略等于:好奇怪哦!他怎么可以这样?!……他难道不知道……哦,原来如此……怪不得……
社会学家顾晓鸣则认为,互联网时代带给了人类一些新的复杂的、微妙的感受,但公共话语并没有赋予这些微妙感受以具体词汇。同时,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逻辑里,人们倾向于:一,我要让人家听不懂(吸引注意力);二,我要有一帮子人用,用到让你听懂(群体归属感)。
在著名“雷”人、以博客“胡言卵语”走红“雷”坛的北大副教授胡旭东看来,不管“雷”还是“囧”或其他视觉语言符号,都是猥琐时代的集结号: “雷”是揭开时代的头盖骨后自解衣裳,精神与肉体裸裎相见;是社会人的虚拟“出轨”,是网络匿名状态下恶情趣和破坏、毁灭欲望的大爆发。
胡旭东和许多“雷”人一样,每日的日常生活就是每天“用走音的、调侃的、戏谑的语调把这社会再掳一遍,从中寻求到好玩的”。于是,叶锦添的红楼造型,余秋雨的含泪劝告,山寨手机“轰天雷”,谢亚龙主席独创的“叉腰肌”,刘翔退赛,韩乔生解说,芙蓉姐姐要开个唱……统统雷倒一片。这些雷人雷事折射出新时代网络主力——80后、90后对待现实世界的某种游戏态度——瞬间震撼和长久反讽与戏谑。
用一秒看看,用一秒决定雷不雷,用一秒决定传不传,这就是互联网时代“雷人们”的行为逻辑。他们的感觉模式近似于草履虫,只凭简单的感觉感知社会,大脑只是游戏外挂。“雷”成为一种现象和一种标准:各种雷被引雷人通过发布帖子、PS图片以及视频剪辑手段发布出来后,严肃的社会事件、八卦的娱乐信息在被雷者心目中只有等级的差别,没有性质的异同。当所有愤怒、同情、赞叹、质疑、震撼都只用一个“雷”字来形容,你不得不感叹:时代变得更复杂了,还是更简单了?人类变得更聪明了,还是更笨了?人类之间的联系是更多了,还是更少了?

雷,是一种表达
写了《你认得几个字》的台湾作家张大春把使用“雷”和“囧”视为青年的群体性表达。在他看来,年轻人既没有资本,又没有社会地位,没有权利,没有影响力,与社会的唯一抗争武器就是语言。“我怎么和你区别?就是让我说的话你不懂,我只跟我的圈子或者我的年龄层交流。”
最初年轻人使用一些谐仿、开玩笑的语言,作为一种手段区别于成熟社会,到后来,手段变成了目的,异化了。再到了后来,“反抗不是为了打倒,反抗本身就是目的”。
最终形成的结果可能是:不只青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甚至青年人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代际区分,各有语言密码与身份许可。1957年出生的张大春感叹地说:“你反应慢一秒钟,就代表老30岁。”
30年前,北岛代表当时的年轻人喊出:我—不—相—信,是信念坍塌后的集体怀疑,15年前,一本畅销书为当时的愤青代言:“中国可以说不!”,是中国对世界格局的怀疑,而现在年轻人说:好雷啊!
雷给谁看?顾晓鸣说,是“雷”给大人看的,告诉老爸老妈:“你们不要唧唧歪歪,我们是存在的。”

雷,是一种世界观
对于胡旭东这样的“雷”人来说,雷的世界观,也就是猥琐世界观,是他们对世界的一种“偏移”,可以把世界看做一个“雷”区,挖“雷”和触“雷”就是找乐子。“雷”是“雷人们”发现世界、寻求趣味的手段。
只有中国才能诞生“雷”文化,2008年对于“雷”民来讲,是一个好年份:
2008,是一个情绪剧烈的年份,富含种种极端之情绪体验。
2008,又是一个很荒诞的年份,作家余华几年前在《兄弟(下)》里预言的荒诞中国大半已经变成现实,甚至更为荒诞。
2008,中国试图找到些规则。当种种前现代与后现代并存,当全球化潮流遭遇中国特色,当商业文明与东方传统合流,西方人常常感叹,中国人只用了30年就走完了西方200年走过的路程。同时,他们也发现,在中国,有人好象活在100年之前,又有人好象活在100年之后。
2008,因为地震与奥运,中国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与凝聚力增强了。但很多“雷”事件又削弱了这种信任感。日本人福山在《信任》一书里说过,在一个低信任度的国家里(中国被列为其中之一),经济增长的质量是很可疑的。
当众多网民沉浸在以雷劈作为由头的“穿越”小说中,享受现代人如何改变异界、异时代生活的意淫乐趣时,这些不过是现实世界中真实的溃败、面对社会矛盾的幻想式的和解。
易卜生说,“每个人对于他所属于的社会都负有责任,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一份”,以此话与全体国人共勉。

14 September 2008

A very untypical Saturday

昨晚第一次戴着眼罩睡觉,纯粹想要测试一下效果如何,要是不好使的话就扔了,下次搬家少一件东西。早上听到闹钟醒来,脑子却乌漆抹黑完全不听我调动,刚刚的那个噩梦很是古怪,好像把我的力气都抽光了,只能躺着,却不是因为赖床起不来。大概躺了一个小时,挣扎着起来,因为要去很远的地方和人会晤。想想可能是眼罩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昨晚忽然变冷的夜风,一整晚吹得我脑子受了风寒,才会做奇怪的梦,起不来床。搞了类似三明治的东西吃,很想下次回家做给爹娘吃,明知道他们俩都不喜欢吃面包,也还是很想让他们尝尝。出门的时候已经迟了,却还丢三拉四忘记眼镜,回头去拿。

大约一个半小时,到了地方,却种种原因没能见到。于是回来的路上顺路在Leicester Square弯了一下,计划着自己一人去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好好看看,然后在唐人街买点吃的带回去。上次去了Tate Modern,感觉并不是很喜欢西方现代大多数的绘画作品,而国家美术馆里的应该都是古代近代作品,我会比较喜欢吧。今天参观了1250至1400年间的部分作品,大多数都是意大利的,一幅一幅慢慢看过去,还是比较有收获的。以前从来没有这么仔细认真缓慢地看西洋美术作品,如果能用这种态度把国家美术馆过一遍,我会更爱自己。

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搭了个大棚子,似乎有现场表演,欢快的节奏从大喇叭里传出,让我心情立刻好了起来。又见到好多人慵懒的躺在草坪上,坐在台阶上吃东西晒太阳听音乐,但凡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里总是如此,不同的人不同的节日,却是一样的欢喜场面。看了一眼,是London Week of Peace的活动,我之前并不知道这个每年都有的活动,因为类似这样的活动和团体实在多如牛毛。台上表演的并没有英伦摇滚,基本上只有流行音乐,说唱,加勒比海音乐等等,观众并不算多。要是有个摇滚稍微表演一下,可能很快就会爆场。

我还担心Ku门口的彩虹旗被和谐了,今天去看,还挂着。

DSC_00148

上次zz看到巨石阵那儿的牌子上警察提醒大家看管好自己财物,说小偷活动比较猖獗,今天在特拉法加广场附近的提款机上又看见这个说法了,一模一样,Thieves operate in this area。

DSC_00149

PICT4544